根据《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的论述,春季养生的要点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促进阳气和缓有序的升发与肝气的疏泄。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随之调整,重点在于养肝、护阳。此时应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以使志生。在饮食上宜选择辛甘发散之品,同时要避免酸涩收敛之味,以免影响肝气的疏泄。今天,东营新里程老年医院(原东营鸿港医院)中医科(国医堂)中医专家为大家分享一些春季养生小妙招,全方位呵护您的健康~
饮食篇
到了春季,顺应自然,我们需帮助体内的阳气升发,多到户外散步、踏青、远足、爬山,春天与人体肝对应,所以春天肝气最旺,脾气较虚。所以春天要吃一些养脾胃的食物,如淮山、大枣、小米粥健脾养胃。另外还要适当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萝卜、韭菜这类都属于辛甘类食物,春天食用它们有助于促进身体气机的升发,保持心情舒畅。
推荐几款药膳:
1、葱豉粥原料:大米50克,淡豆豉10克,葱白5节,生姜2片。功效:疏风解表、解肌退热。
2、紫苏薄荷姜茶原料:干紫苏叶5 克,薄荷叶5克,生姜3 片,红糖适量。功效:扶正解表,化湿解郁,特别适合季节转换时引起的感冒咽痛、头痛头胀等。
3、养肝茶原料:山楂、桂圆各10 克,菊花、枸杞各5克、红枣3 个(去核)
功效:养肝明目。
穴位养生篇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逐渐升发,新陈代谢加快。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养生重在疏肝理气、调畅气血。穴位按摩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养生方式,能帮助身体顺应自然节律,预防春季常见问题。以下是适合春季的穴位养生方法(孕妇禁用):
此穴为疏肝解郁的“消气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肝郁气滞导致的情绪烦躁、头痛、眼干,调节血压。
方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按压3~5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此穴为清肝火的“灭火器”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缝间,赤白肉际处。
功效:改善春季肝火旺引起的口苦、失眠、目赤肿痛。
方法:用指尖点按或从太冲向行间推揉,每次2分钟。
此穴升阳提神的“醒脑开关”
定位: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功效:缓解春困、头晕,促进阳气升发。
方法:用掌心轻叩百会穴20次,或食指中指并拢点按1分钟。
定位: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
功效:疏通肝经气血,缓解肩颈僵硬、疲劳。
方法:双手握拳,用指关节上下搓揉肝俞穴,或请家人帮忙艾灸10分钟。
三字经篇
多伸展
春季地下阳气初升,但春寒料峭,故地暖而气寒,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故在运动上仍要考虑“冬藏”的特点,不要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勤梳头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这是因为头部穴位丰富,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上面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手、足三阳经均经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是“诸阳之会”。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春季梳头,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
梳头的方法,宜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然后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梳头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宜缓,一次梳50~100下,头皮微热即可,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
重起居
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
食有度
春季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人在进食过多的情况下,容易感受外邪。这是由于饮食壅滞于胃腑,人体的气血就趋于体内,卫外的功能就下降,所以易感风寒,损伤阳气。
忌忧郁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供稿:中医科)
中医科(国医堂)
新里程老年医院中医科(国医堂)是东营市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理事单位;特聘请国内知名老中医定期坐诊;与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开展疑难病互助诊疗。
业务范围包括:中医内科常见病、中医肾病、中医儿科常见病、中医疑难病诊治、中医妇科调理、中医男科调理、皮肤病、中医针灸推拿、中医穴位贴敷、中医康复理疗等全方位中医诊疗体系。并开设理疗中心、痛症专科门诊、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中医不孕不育专科、中医乳腺专科、中医前列腺专科等特色中医门诊,为广大市民送去健康。
预约咨询电话:13210309661 0546-8968086
地址:门诊楼三楼西侧中医科(国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