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痴呆的主要原因,一般高发于65岁以上人群。
在门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大夫,您看我脑萎缩厉害吗?以后会不会得痴呆啊?”“大夫,病人一直在吃药,怎么情况还是越来越糟?”今天,东营鸿港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郭怀花就门诊常见问题做一梳理,让大家走出疾病的误区,理性面对它。
误区01:阿尔茨海默病和用脑过度有关吗?
很多人都认为用脑过度把脑子累坏了,所以得痴呆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恰恰相反,科学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低是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预防痴呆要从娃娃做起,一开始就做好教育。
误区02:脑萎缩等于阿尔茨海默病吗?
老百姓所指的脑萎缩常常是影像学(头颅CT或者MRI)检查结果报告汇报中所说的脑萎缩,这种脑萎缩并非都会出现痴呆表现。痴呆的诊断更多靠的是临床症状,特别是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多健康的老年人,CT或MRI检查可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理增龄性脑萎缩,就像人老了会长白发、长皱纹一样自然。相反,有些老年人,检查结果并没有显示脑萎缩,但却有痴呆表现。据调查,有20%左右的老年痴呆患者CT检查是正常的,所以不要看到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有脑萎缩就认定会患老年痴呆。
误区03:常见的慢性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系吗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高同型半胱氨酸、抑郁、体质虚弱、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低舒张压、Ⅱ型糖尿病、低教育程度、中年高体质指数可显著升高患病风险。因此,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可干预的因素进行调整,积极避免危险因素。同时,给老年人一个快乐的晚年,使其免遭阿尔茨海默病的痛苦。
郭怀花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且无法逆转的疾病,发病原因涉及遗传、环境、生物学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尽管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可以显著减缓病情的进展。通过识别早期征兆,尤其是记忆丧失、语言障碍和行为变化,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及早采取行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鸿港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成立于2006年,由原胜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才林主任医师带领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团队组成,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科室依托医院的1.5T磁共振、64排CT、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脑电图、精准的基因检测、生物物理治疗仪、电针、中频治疗仪等检查及治疗仪器,能满足脑血管病的急性期静脉溶栓,各种常规及疑难疾病诊疗需要。科室能收治急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肌肉源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变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功能性、精神心理性疾病、睡眠障碍等。
咨询电话:0546—8175567
门诊地址:门诊大厅一楼(神经内科诊室)